她,13岁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被迫辍学回家放羊,成了70多只羊儿的羊倌。不甘于平凡的她,20岁开始用一把剪刀、一把尺子开启了自己的奋斗历程。她,累计捐款捐物500余万元,先后荣获了“陕西省道德模范”“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”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等二十余项国省市级荣誉称号。她就是谢海琴,从一个“牧羊女”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了远近闻名的“企业家”。
从“牧羊女”到“企业家”
学裁缝创办制衣企业
谢海琴1970年12月出生于佳县方塌镇谢家沟村,她从小家境贫寒,13岁那年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被迫辍学回家放羊,成了70多只羊儿的羊倌,一晃就是7年。20岁那年,一个偶然的机会,谢海琴在镇上看到裁缝店师傅做衣服的过程。“当时我的心里就萌发了当裁缝的念头,脑子里像着魔了一样想了一遍又一遍。”谢海琴说,再三争取后她终于如愿前往铜川服装裁剪缝纫培训学校学习。
初进校门,这个农村来的陕北姑娘在一众光鲜亮丽的城里学员中显得格格不入。要强的谢海琴告诫自己,一定要通过学好这门手艺改变自己的命运。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她终于在全班一百二十多名学员中脱颖而出,理论和实践考试均获第一名。毕业时校长多次抛出橄榄枝,想让她留在服装厂,谢海琴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放弃,她要回到家乡去实现自己的梦想。
“回到榆林后我过开服装店、办过培训班,教出了200多名弟子,有的进了服装厂,有的自己开了服装店。”谢海琴说,2005年她来到榆林城区发展,从一家小小的洗衣店到制衣店,再到成立了榆林市谢老大制衣有限公司,她一直恪守“诚实做人、诚信做事”的人生信条。有一次一位顾客到谢海琴店里做衣服,将装有10万多元现金的包落在店里,当时谢海琴心里特别着急,马上张贴寻物启事,终于将现金原封不动物归原主。
数十年做好事、专注慈善
捐款捐物500多万元
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谢海琴的公司越做越强,拥有职工80多人她深知,自己能走到今天这一步,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社会的支持,也离不开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。每年春节前,她会拉上一大车大米、白面、油和大量衣服回到村里分发给乡亲们,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活环境,她捐资40多万元加宽、硬化家乡的路面。
2020年,她为佳县第一中学、王家砭镇中心小学等11所中小学校5248名学生捐赠了共计约95万元的爱心棉衣;2020年6月12日为榆林市横山区第三中学师生免费赠送了640套校服,58套西服和58件衬衣,总价值16万多元;2023年她向清涧县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和留守儿童捐赠爱心棉衣275套,价值6.35万元;2024年她向佳县中学捐赠了24万元的衣服;多年来她向社会各界累计捐款捐物500多万元。
“我小的时候就因为贫困没上学,现在有能力回报社会,我就想为家乡的教育做点自己的贡献。”谢海琴说,今后她还会一如既往的回报社会,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,多做雨中送伞、雪中送炭的事情,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身边人当好人、做好事。
华商报记者 李快快